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书画院智库书画艺术家王光恩简介
书法艺术家王光恩,号同光。安徽合肥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新昊诗书画院理事,合肥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书画院智库书画艺术家。自幼酷爱书法,七十年代初得益于前辈学者书法家陶南华先生的悉心启蒙,师从全国著名书法家王家琰先生,系统学习传统书法知识。
唐楷为范,碑学筑基,以颜真卿《多宝塔碑》为本,深得“颜楷”法度森严、结体宽博之精髓,线条浑厚饱满,起收顿挫分明,体现“篆籀之气”。注重临习北朝墓志、隋唐碑版(如《张猛龙碑》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强化楷书的金石味与骨力,避免流于柔媚。二王为宗,宋元融通,行书以王羲之《圣教序》、王献之手札为范本,追求“遒媚劲健”的笔势与疏密错落的章法,体现晋人书风的洒脱与精微。融入米芾“八面出锋”的率意跳宕,以及赵孟頫“复古雅正”的流畅韵律,形成“沉着中见灵动”的独特节奏。
摩崖气象,笔墨抒情,研习《石门铭》《瘗鹤铭》等摩崖石刻汲取苍茫朴拙的天然意趣,将碑学的雄强厚峻与帖学的温润秀雅笔法相结合,作品兼具“山林气”与“书卷气”。强调书写时的情感投射,如通过涨墨飞白等技法增强视觉张力,在传统法度中注入当代审美意趣。
理论实践双轨并行,其风格形成与其学术研究紧密关联。如对“碑帖技法互融(以碑法写行楷)的探索,以及对“笔墨当随时代”的思考,使其作品既古雅又具备现代展厅效应。结字外拓有秩,粗细对比鲜明;撇捺开张,如刀劈斧斫;整体气象恢弘而不失精谨;章法疏密对比强烈,单字欹侧取势,通过字组连带保持气脉贯通。如《临王羲之尺牍》系列中可见“以碑入行”的尝试。融摩崖石刻的浑厚与明清条幅的布局,墨色枯润相生,视觉冲击力强,适合公共空间题刻。
被书法评论界视为“新碑帖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风格介于“传统守正”与“温和革新”之间,尤其在当代书家中具有示范意义。书法家王光恩的书法风格以“颜楷为基、二王为脉、碑帖互融、学术共生”为框架,既扎根传统经典,又通过摩崖碑刻的取法和跨时代笔法融合,形成刚健与秀逸并存的独特面貌,在当今书坛中展现出承古启新的探索路径。作品多次入选省.市及全国书展,于省.市级艺术专刊多有发表。曾获八九年省首届青年书法展二等奖,作品收入《安徽青年书法撷英》集,开福寺收藏作品并制成巨幅金字楹联。
书法艺术家王光恩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