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书画家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

精忠报国杂志社:60年传承雷锋精神生生不息的启示

2023-03-26 14:40:04 作者:admin 来源:
  精忠报国杂志社:60年传承雷锋精神生生不息的启示

  精忠报国杂志社:60年传承雷锋精神生生不息的启示

  李天文

  精忠报国杂志社讯(本刊特约评论员:李天文)当历史的车轮行进到2023年3月,我们迎来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历史虽已发生重大变迁,然而雷锋的名字依然镌骨铭心,雷锋的故事依然口口相传,雷锋的形象依然熠熠生辉,学习雷锋的活动依然历久弥新,这是新中国乃至人类文明道德史上的奇迹!何以如此?60年的伟大实践,给我们如下深刻启示。

  一、领袖号召是传承雷锋精神生生不息的强大引领力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也纷纷题词,神州大地一个群众性学雷锋活动蓬勃兴起,其发展范围的广度、激情燃烧的热度、社会文明的程度都是空前的,所经历过的人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此后,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党中央领导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都就开展学雷锋活动作过重要题词、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为学雷锋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学雷锋活动20周年、30周年、40周年,党中央分别组织召开纪念大会,把学雷锋活动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其中1990年3月5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再次为雷锋题词。江泽民的题词是“学习雷锋同志,弘扬雷锋精神”。在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讲话中说:“一个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普通共产党员,能够赢得亿万人民如此崇高和长久的敬意;一个普通的战士所表现的高贵品质,能够激励几代人的健康成长;一个群众性的活动,能够在几十年历史进程中延续不断,影响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这表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过去具有、现在仍然具有重大价值和时代意义。”进入二十一世纪,继2003年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40周年大会之后,在党的会议重要决议和中央重要文件中,进一步强调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引领学雷锋活动深入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后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雷锋活动的开展,先后20多次发表关于学雷锋的重要讲话,是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中讲学雷锋、传承雷锋精神次数最多的。在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来临之际,习总书记又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征程,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鼓舞人心,激人奋进,再次激荡起全国学雷锋活动的春潮。

  60年学雷锋活动,充分彰显了领袖的巨大号召力、强大推动力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力。实践告诉我们,领袖号召,这是传承雷锋精神生生不息的巨大引领和根本遵循。

  二、领导带头是传承雷锋精神生生不息的关键所在

  毛主席早在为雷锋同志题词时就强调指出:“向雷锋学习,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才能形成好风气”。这表明毛主席对学雷锋活动的远见卓识,也正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60年学雷锋活动的实践反复证明,开展学雷锋活动,传承雷锋精神搞得好不好,关键在领导。无论一个系统,一个地区,还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领导重视,率先垂范带头学,就会把群众带起来、真正学起来,才能呈现好局面、形成好风气。

  笔者所在单位作为首创的全国学雷锋社团组织,12年来,开展学雷锋活动足迹遍布31个省区市,所见所闻,对领导带头学的关键作用,印象特别深刻,成功的案例不胜枚举。在大连市有一所集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级中学为一体的民办公助学校,校长金小河多年来带领全校教职员工矢志不移学雷锋,把传承雷锋精神作为建校育人的长远大计来抓,不仅远有规划近有安排,更重要的是她身体力行带头学,全校雷锋精神的弘扬传承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使学校形成氛围浓郁的雷锋文化学校,教职员工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中专生一改入学时文化底子薄、基础差的先天不足,通过在校学习都能圆满毕业,就业率连年达百分之百,愿意就学的能也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高中生的大学升学率和综合素质,都得到社会的好评。2017年10月,在学校召开“与时俱进学雷锋,做有本事的好青年”现场会,学校先后被评为“学雷锋教育基地”、“学雷锋示范基地”、“学雷锋楷模单位”;辽宁省“雷锋式学校”。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税务局,10年来,三任局长接力抓学雷锋活动,做传承雷锋精神的带头人,全局上下干事创业精神振奋,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是中宣部命名的第三批全国学雷锋示范点,全州国税系统产生7个全国文明单位,成为 “东北边陲学雷锋的一面旗帜”。

  一个又一个具体生动的实践告诉我们,领导的重心地位、重大影响,决定了在传承雷锋精神中的重要作用,领导带头是传承雷锋精神生生不息的关键所在。

  三、典型示范是传承雷锋精神生生不息的有效激励

  在60年传承雷锋精神的历史过程中,一批又一批典型所发挥的示范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功不可没的。

  就全国重大典型而言,在纪念毛主席题词50周年时,笔者所在组织联合社会各界有关单位,曾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过一次“雷锋奖”,当时获得这项被誉为“社会荣誉”奖的50人,是组委会从1000多位全国先进典型中挑选的。可见先进典型的数量可观,先进事迹过硬,所产生的激励效果,都是令人叹服的!

  从60年代至今全国学雷锋重大典型,大家耳熟能详的如:“雷锋式伟大战士”刘英俊;八十年代新雷锋”朱伯儒、张海迪;全军“学雷锋模范”、一级英模”张子祥;立足岗位学雷锋的徐虎、李素丽;2012年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荣誉称号的“当代雷锋”郭明义等。自2016年以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14部门,开展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以及“道德模范”“时代楷模”“中国好人”“最美人物”等,持续不断地发挥着先进典型的激励作用。

  国家层面是这样,各省区市也同样如此,仅以雷锋的家乡湖南和第二故乡辽宁为例。湖南省学雷锋典型激励常抓不懈,每年一次表彰学雷锋和志愿服务先进典型,2022年度的表彰颁奖发布仪式,于3月2日上午在雷锋故里长沙市望城区举行,现场表彰了包括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第三批)、岗位学雷锋标兵(第三批)、最美志愿者、最美志愿服务工作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类别。长沙作为雷锋的家乡,“出了雷锋学雷锋,学了雷锋出雷锋”。在纪念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60周年的日子里,他们发表长篇通讯“一座城市和一种精神的光荣记忆”,披露家乡人民热爱雷锋、敬仰雷锋,数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向雷锋同志学习”,创新打造“雷锋志愿者”品牌,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养、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奏响“雷锋家乡学雷锋”新时代乐章的事迹,生动感人。

  辽宁省坚持“科学高效的组织动员、主题鲜明的教育熏陶、与时俱进的活动创新”,他们紧贴时代抓典型,继推出“当代雷锋”郭明义重大典型之后,典型激励工作有特色、有力度、有深度,卓有成效。作为雷锋精神发祥地的抚顺,60年来,始终高擎学雷锋大旗,一代代薪火相传,抓典型工作也颇有特色。他们已用17年时间打造学雷锋活动重要品牌——评选表彰“百姓雷锋”。迄今175名“百姓雷锋”、55个“百姓雷锋”团队。现在,全市学雷锋志愿者已达25万余人,学雷锋志愿服务团队近1700支,呈现出“雷锋城”里志愿服务遍地开花的喜人局面。

  “一花引来百花开”,学雷锋先进典型,有效激励着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地以实际行动书写雷锋故事。

  四、群众自觉是传承雷锋精神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学雷锋是一个群众性的实践活动,即使是大环境有时遭到破坏的情况下,人民群众自发自觉自愿的学雷锋,传承雷锋精神也没有中断过。这是由雷锋精神的本质内涵和普世价值所决定的。雷锋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华的完美体现。这样的精神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需要,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推崇,它的价值永恒,永远不会过时。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它所具有的普世价值和所具备的普适性社会基础,使人们一个个学雷锋具体行动的细流,汇成川流不息的洪流之中。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60年学雷锋活动,传承雷锋精神的实践证明,亿万人民的自觉参与,汇成了学雷锋活动的历史潮流澎湃向前,这是传承雷锋精神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大家知道,有的别有用心的人,极力诋毁英雄,抹黑雷锋,使那些不明真相的人产生疑虑,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但即使如此,也无法阻挡广大人民群众学雷锋的前进步伐。

  事实雄辩地证明,个人的成长进步离不开雷锋精神,单位的建设发展离不开雷锋精神,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雷锋精神。所谓“谁学雷锋谁进步,谁学雷锋谁成功,谁学雷锋谁幸福”,这已经和正在成为人们的共识。

  学雷锋在单位建设发展中的作用,正如一位雷锋生前战友,后又担任领导干部的老同志所说:“学雷锋一抓就灵”。在纪念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60周年前夕,他专门撰文详尽的论述了这个问题的真理性。我们从历史来看,单位重视学雷锋,坚持传承雷锋精神,使后进变先进,中游赶先进,先进更先进,这已被60年学雷锋活动实践所反复证明。

  学雷锋活动助力国家富强,从开始到现在都是如此。60年代初期,我国在面临严重自然灾害,苏联撤走专家,国家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学雷锋活动的兴起,大大振作了人们的精神状态,焕发出冲天的革命干劲,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国家走出困境走向历史性转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学雷锋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反复阐明,学雷锋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实践告诉我们,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雷锋精神不仅不可或缺,而且须臾不可离开,必须大力弘扬传承。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环境如何变化,广大人民群众都是传承雷锋精神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五、模式形成是传承雷锋精神生生不息的良好生态

  在经济工作中,“一种成功的模式,可以成就一个传奇”,使经济工作长期保持生机活力。学雷锋活动如此长久不衰,也一定有其成功的模式伴随而行。

  那么这种模式是什么呢?笔者在多年组织学雷锋活动中一直在探索研究。2016年12月18日,在本会成立五周年大会作报告时,提出并初步回答了这个问题,此后又经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2020年3月,在学雷锋讲师团报告中正式提出,并从理论和实践上作了阐述。把这种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实现模式,概括为 “在岗位做贡献,在社会做奉献”,简称“两在两做”。

  学雷锋“在岗位做贡献”,这是普遍的带有规律性的做法和形态。这样的单位、这样的区域,比比皆是。学雷锋“在社会做奉献”,我国遍布各地的广大学雷锋志愿者的丰富实践所呈现的“志愿红”形态,正是雷锋助人为乐精神和志愿精神的生动写照。

  学雷锋“在岗位做贡献,在社会做奉献”,二者是统一的,好比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笔者因工作需要,曾对雷锋的家乡望城,当兵所在地抚顺,专门作过调查。他们学雷锋“在岗位做贡献,在社会做奉献”都做的很好,常态化学雷锋活动,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2015年也曾去长春市作调研,包括雷锋学校、雷锋社区、雷锋企业、雷锋车队等,这些“雷字号”单位事迹很突出,经验很有借鉴意义。后来又去延边税务局以及其他省份调研,都分别写了综合调研报告和单位、个人的典型事迹通讯,如《来自“雷字号”单位的感动》《东北边陲学雷锋的一面旗帜》《中原大地的金色种子》《这里学雷锋春满园》《她学雷锋注重办实事》”等,相继在中国文明网、新华网、中国网、《社区杂志》等国家级媒体作了宣传报道,有的还作为中国文明网的特别策划,在头版头条全文发出。这些单位、个人的事迹和经验,都无一例外的揭示了“在岗位做贡献,在社会做奉献”与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内再联系及其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从那之后的日子里,这些单位和个人,都不断发展进步,相继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其中长春亚泰社区,被评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延边国税局,被评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贵阳市女子公交车队,被评为全国第一批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示范点;邓州编外雷锋团,被评为“时代楷模”;山西的贾锋耀被评为“全国最美志愿者”;长春的王长春、姜平、姜国林等,被评为“中国好人”。再看包括全军“学雷锋模范”、“一级英模”张子祥;当年参战回国出席全国英模表彰大会,退休后又被评为全国先进退休老干部的雷锋生前战友赵明才等一批全国先进人物;当年在领导岗位、退休后仍矢志不移学雷锋的一批领导干部;活跃在基层一线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团队的年轻志愿者,都是“在岗位做贡献,在社会做奉献”的积极践行者。

  “在岗位做贡献,在社会做奉献”,这种模式是雷锋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雷锋做法的凝练概括,是被广大群众学雷锋实践所证实的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一般方式。它是在长期学雷锋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客观现实。学雷锋“在岗位做贡献,在社会做奉献”,岗位人人都有,贡献人人都做;社会人人身处其中,奉献处处可为;这就既锁定了广大人群,又涵盖了广阔范围。这种模式的学雷锋活动,才是常态化的基本形态,也正是传承雷锋精神生生不息的良好生态。它所呈现的结果,无论岗位成果还是社会价值,都是巨大的。


相关文章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87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