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刘化庆老师的周易书法智慧
在2015年6月18日海峡两岸周易书画论坛上,刘化庆老师铁线篆书法作品《心经》、《沁园春·雪》、《赤壁怀古》一鸣惊人,受到海峡两岸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江苏企业界知名人士王志云看了刘化庆的书法作品后非常激动,主动要求与刘化庆和书法作品一起合影。回到江苏后,王总的老师看到后说:“这个书法不错,但是应该是用硬笔书写的”。王总说:“听说是用现代毛笔写的”,王志云的老师说:“不可能,现代毛笔绝对书写不出铁线篆作品,如果能用现代毛笔写出铁线篆作品,这在书法界将是一个奇迹。我在书法界这么多年,怎么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此人呢?”浙江大学于钟华博士在《百家讲坛》“书法档案”栏目中说:“现代毛笔绝对写不出秦朝李斯的铁线篆!”。现代毛笔书写铁线篆到底有多难?难在哪里呢?刘化庆老师又是如何挑战这个书法界的极限和突破这个技术难关的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采访了刘化庆老师。
一、秦朝李斯铁线篆在历史上的影响
当我见到刘化庆老师时,刘老师首先给我讲了小篆的兴衰和秦朝李斯铁线篆在历史上的影响。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国扫灭六国建立了统一集权的秦朝,秦始皇在建国之后立即颁布了一系列统一措施,其中重要的一项便是废除六国的文字,将原有的秦国字体加以规范整理作为新的标准字体,后人将秦朝统一后的标准字体称为“小篆”,又叫秦篆,将此前的文字“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石鼓文”、简牍和帛书统称为大篆。据史书记载,整理和制定标准小篆字体的工作,是由秦朝丞相李斯来主持的,所以后人也称李斯为擅长篆书的书法名家,李斯因此名列书史。
在秦朝,小篆字体主要使用在正规、庄重的场合,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为秦始皇歌功颂德的刻石文字。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曾巡游各地,先后在山东、河北、浙江等六处刻石记述自己的功绩,这些刻石上的字迹据说是李斯所书写,但却无从考证。时至今日,秦代刻石大都已毁灭,仅存的只有《泰山刻石》和《琅琊台刻石》两块残石,字迹也模糊难辨。不过依靠保存下来的早期拓本,我们仍然可以领略到秦朝小篆的风格面貌与技巧特征。
下图为李斯《峄山碑》拓片局部(拍摄于中国文字博物馆)
小篆对后世文字的发展具有深厚的影响。秦朝的小篆本身沿用了秦国文字结构,秦国原来使用的文字就是周朝后期的文字,在周朝后期文字中,齐国和楚国文字变化较大,秦国文字变化较小,在周朝八百年江山统治中,有深厚的根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书法进行了顶层设计。这个顶层设计包含了天地人三合一为代表的中国智慧——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中国独有的道法智慧,之所以中国不能称古中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统一的文字,沿用至今。
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的文字为“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而统一后,命名为“书”。小篆也叫做“篆书”,它也自然而然的成了中国文字演变史上的分水岭。文字的书写,从此时才真正演变成“书法”。历朝历代皇帝玉玺、官印、私印等对篆书的应用,更是把“篆书”推到了一个神圣的地位,篆书作为中国文字之鼻祖,大有“圣书”之称号。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的设计图案中也有篆书的身影。第一套人民币,1949年版有篆书印“总经理章”和“副经理章”,后改为“行长之章”和“副行长章”。第四套人民币和第五套人民币也有一枚篆书印章“行长之章”。
如图:
周边国家受中国影响,也纷纷在货币设计中加入篆书的因素。如朝鲜韩国早期货币图案都有中国篆刻印章,日本到现在货币图案还在应用篆刻印章。
铁线篆的书写方法与玉篆的书写方法基本相同,因笔画纤细如线刚劲如铁而得名。李斯的铁线篆用笔刚劲如铁,笔画纤细如线、均匀圆润,左右对称,犹如两根筷子,其代表作为《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碑》;李阳冰的铁线篆书写用笔圆活,细硬似铁,笔划首尾如线,代表作《城隍庙碑》和《谦卦碑》。此外,清邓石如的《顾斋大人属书》等篆书后期字体也逐步形成多种风格。
二、刘化庆与铁线篆结下不解之缘
刘化庆生于1962年5月,家住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习文乡上柳村。这里是三国时期魏武王曹操的封地,距历史上著名的铜雀三台仅有三公里,这里还是漳河回龙顾主的转弯处,是一块上好的风水宝地。在北齐时期这里是《仙都苑》域,人杰地灵,英才倍出。临漳县邺城文物考古所所长张子欣曾经吟诗一首:“ 城则邺城水漳水,定有异人从此起;历史名流成往事,环境科学谁堪比;昔日跋涉坎坷道,暗自发奋勤学习;湖广投门寻高师,历练颖悟成大器”。刘化庆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他自幼聪明好学,多才多艺。在小学至高中期间,酷爱画画、书法和篆刻。在观看《西门豹祠》重修碑记和《铜雀台》洞清观碑记后,对古代小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经常到名胜古迹查看墓志铭,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甚至去砍柴时在河滩上用木棍书写小篆。每逢春节时还用篆书写对联,周围的人看到后,纷纷上门求字。为了让所有求字的人都能拿到篆书对联,他就用板笔书写小篆对联,在这期间他熟练掌握了每一个篆字的间架结构,提升了书写篆字的层次。在此基础上,他又研究了篆刻,用钢锯条制作刻刀。由于一心扑在篆刻上,1979年高考以10分之差名落孙山。本来还可以补习一年参加第二年高考,但他听说部队是个大熔炉,是一个锻炼人的好地方,他就毅然决然的报名参军来到了河北省张家口驻军服兵役。
到部队后,由于刘化庆有绘画技能,被抽调到指挥排学习测量测绘专业,绘制军用地图。刘化庆刻苦耐劳、勤学苦练,始终没有放弃对篆书艺术的追求,也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实现人生梦想的机会。有一次,他遇到了师电影队放映员陈兴旺,就给陈兴旺刻了一枚篆刻名章。后来陈兴旺的一幅画在北京军区书画大赛中,获得了一个“最佳落款”奖,这枚款章,正是刘化庆所刻。从此以后,刘化庆名声大振,被调到了师放映队当了一名放映员,同时,也开启了刘化庆篆书艺术的成长之旅。刘化庆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每天练习篆字书法,书写师里的各种标语、宣传板面等,先后参加了北京军区的各种进修学习活动,学习放映技术、发动发电机和新闻。1982年他参加了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代号为“802”的军事演习,在演习中,他亲自设计的射击作战指挥室,所有的立体字全是由刘化庆亲自书写、雕刻。演习结束后,由于军事技能突出,被保送到国防大学进修自动控制系统专业,研究无人飞机控制系统和大型发电机断电自供系统。1985年刘化庆设计的全自动射击作战指挥系统被评为“北京军区科技成果二等奖”,此时他已退伍到地方,但是,他还是十分激动。在部队的岁月里,紧张的学习生活锻炼了他的顽强性格,不管学习工作有多忙,他都没有放弃对书法艺术的孜孜追求。
1984年全国进行大裁军,刘化庆作为军地两用人才,带头响应国家的号召,主动复员回到了家乡,但他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小篆书法练习,利用业余时间练习篆书和篆刻,同时给临漳县保险公司和有关单位写对联,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他为了激励自己在追求书法艺术道路上有所突破,托人请来临漳县邺城文物考古所所长张子欣为自己写了一幅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刘化庆把张老师的这一幅对联亲自雕刻成立体字,挂在中堂位置,悬挂至今。每天一进屋就能看到,时刻以这一幅字来勉励自己,张子欣老师的话成为刘化庆的座右铭和指路明灯,激励着刘化庆刻苦练习,永远向前。
三、铁线篆周易智慧使刘化庆与《易经》结缘
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刘化庆始终坚持不懈地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刘化庆在研究小篆书法的过程中,发现“王”和“玉”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三横一竖平均念玉( ),上面二横距离近,下面一横距离上面二横远的叫“王”( ),原来这个王字就是乾卦的九五之尊。通过这一点的区别,使刘化庆认识了《周易》的乾卦,并对《周易》智慧产生了极大兴趣,与易经结下了不解之缘。《易经》智慧无处不在,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小篆书法与生活更是密切相关,这更坚定了刘化庆学习易经智慧的决心。
1984年复员回家后,刘化庆先后跑过运输,开过饭店,当过种鸡场技术员,并发明了全自动水暧控温节能孵化机,他把此项技术发明无偿奉献给电子四十一所孵化设略制造厂。1995年还开办了汽车修理厂。但是,命运总是捉摸不透的,时运不济,天灾人祸导致刘化庆赔钱欠债。正当他一筹莫展时,想起了古老的《周易》智慧,于是决定要拜师学艺,研读《易经》智慧的精髓,刘化庆四处打听到山东李涵辰在办八字学习班,他就到山东曲阜去学习八字,在学习期间,刘化庆提出了一个易学界的一个难题:为什么相同八字的人命运却截然不同呢?李涵辰老师回答到:“那是因为出生时的环境不一样,居住的环境不一样,工作的环境不一样,这三个原因造成虽然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出生的人八字相同,但是命运却不相同的结果”。对于李涵辰老师的回答,刘化庆并不满意,但是这个问题却使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即环境不同导致命运结果不同,只有学好环境堪舆技术,才能改变人生的命运。
四、学习皇家堪舆使刘化庆铁线篆书法得到了升华
刘化庆明白环境科学的重要性后,就开始了学习研究风水的漫长之旅,为了能够学到实用的风水技术,他研究了国内风水界的各个门派,先后学习了峦头派、理气派和形势派,还学习了八宅派和过路阴阳。但是,这些门派的理论不完整,相互对立又矛盾重重。后又转投江西一位老师学习玄空派、理气派和三合派。等学习完这些理论后,更是一塌糊涂,百思不得其解。刘化庆抱着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信念,不管前面的道路多么坎坷、艰辛,也要坚持到底。
刘化庆百折不挠的精神使他终于迎来了生命的转折点。2006年8月他参加了安阳周易研究会第17届国际易经研讨会,深受启发。2007年,七上紫金山天文台,写了论文《安阳的世界之最--周文王所建灵台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在《第18届国际易经论文集》上发表,并在大会演讲,引起强烈反响。在此期间,刘化庆研究了《四库全书》所有关于地理方面的文章,特别是杨筠松的《八部经书》,《八部经书》分为理气部分、峦头部分、择日部分和操作部分,理论体系非常完整。
通过深入学习,刘化庆发现宋朝张子微大师所著的《玉髓真经》中所讲的“母龙顾子形”就是杨筠松《撼龙经》里所讲的“凡看星辰看转移,转移需要母顾儿”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杨筠松对“母顾儿”所描写的更符合山川河流来龙去脉;明朝二徐(徐善继,徐善述)所著《地理人子须知》,书中所讲“五星聚讲”,就是杨筠松《撼龙经》里五吉星配出九星名的廉贞星第五;蒋大鸿的《地理辨证》所讲的大玄空天机秘,就是杨筠松的《天玉经》和《青囊奥语》的气囿于形法;三合派四大局七十二格龙分金,就是杨筠松讲的“龙要合向,向合水,水合三吉位”,《都天宝照经》和《青囊序》金龙诀些子法等等。以前所学的门派也没有白学,各个门派都有道理,到这时,刘化庆如梦初醒,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经过这一次系统的学习,刘化庆终于对杨公风水融会贯通,之前心头的疑虑也随之迎刃而解。杨公风水在操作上要求非常严谨,分金差一线,富贵不相见,不能有半点马虎。比如,传统派认为在阴宅点穴中不能点正穴,点了正穴容易伤到自己。杨公风水要求弟子必须点正穴,经书云:“千里来龙只一穴,正者为优傍者劣”,又云:“譬如铜人针灸法,穴的宛然方始当,偶然针灸失真机,一指差错连命丧。”这就要求给人选风水时,技术一定要过硬,穴点不正,就会害人害已。
为了验证所学理论的准确性,刘化庆用了几年的时间披榛莽辟巉巖,跑遍大江南北和名山大川,考察历代皇宫、皇陵、名人名宅,验证龙脉穴地等自然环境,结果发现杨公风水的理论相当正确。
刘化庆在研究杨公风水时发现,杨筠松在江西福建一带利用风水技术帮助百姓脱贫致富,所以江西福建一带人尊称“杨救贫仙师”,杨筠松并没有真正把皇家堪舆技术传到民间。杨筠松在《撼龙经》“左辅星第八”篇章中云:“垣星本不许人知,若不言明恐世迷”,又云:“此龙不许时人识,留与皇朝镇家国”,这几句话表明,杨公当时纠结的心情,这样的皇家堪舆技术是不能传到民间的,要留与皇朝治理国家之用,如果传了出来会引来杀头之罪;如果不言明,恐怕这个技术就会迷惑后世之人。刘化庆发现,杨公既然言“恐世迷”,就是要把皇家堪舆技术传之后人,清朝一大批高官如高文良、寇万川和荣锡勋等对《撼龙经》和《疑龙经》所作的批注较补,也是想破解这千古之迷,但未能如愿。刘化庆用大量的皇陵古墓反推验证,原来杨筠松利用了相当于现代军事技术中分区加密的方式写成的经书,刘化庆用分区纠错的方式破译了这一千古之迷。
随着深入的研究皇家堪舆这门环境科学,刘化庆的风水技术和功力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这时刘化庆老师的小篆书法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杨公经书曰:“龙神二字寻山诀,神是精神龙是质”,“龙”只是山脉走势外形的本质,“神”才是点穴的最高境界,民间有“三年寻龙,十年点穴”之说,应用在书法上,就是“字”不能只写的好看而已,章法中的“神”才是书法中的最高境界,正如唐朝著名书法家禇遂良的“神用笔”之境界,这时候刘化庆写出来的小篆作品庄重典雅,刚劲有力,线条优美。再回头看看原来写的小篆书法作品,是在低层次上发展,当学习了皇家堪舆技术后,小篆书法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尤如禇遂良的“神用笔”再世,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正如杨筠松《撼龙经》描写地理环境时写到:“大为都邑帝王州,小为郡县居公侯。大率行龙自有真,星峰磊落是龙身。”这种对地理格局的描写引用到篆刻中来,叫“宽可走马,密不容针”,把小篆作品写的出神入化。刘化庆回过头来再研究秦朝李斯、唐朝李阳冰和清代一大批篆书名家的作品,发现时间间隔跨度很长,大约2000多年时间没有出现过一个能够超越秦朝李斯的铁线篆作品,虽然有唐朝李阳冰的铁线篆昙花一现,和清朝一大批篆书名家的出现,清篆书写特点丰富灵动,多彩多姿,却没有一个名家能再现秦朝李斯铁线篆书法作品的典雅庄重之美。
在研究铁线篆书法过程中,刘化庆发现书写工具的变迁是铁线篆失传的根本原因。在唐朝以前用的古法笔,这种笔有柱、有芯、有被、有幅,而宋朝黄庭坚以后,所用毛笔称作为今笔,无芯散卓。用无芯散卓毛笔书写铁线篆书法,按照浙江大学于钟华博士在《百家讲坛》上所讲的那样:“现代毛笔绝对写不出铁线篆书法作品”。但是,刘化庆老师用自己娴熟的运笔技巧和深厚的书写功底,加上《易经》的智慧,挑战了这种用现代毛笔写不出铁线篆书法的极限,使这种传说变成了现实。
五、用铁线篆书写《心经》是刘化庆老师人生重要的里程碑
2014年5月,刘化庆与秦文学会长、李浠萌秘书长一起去台湾进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刘化庆书写的铁线篆书法作品受到了热烈欢迎。回到大陆后,刘化庆书写的铁线篆书法作品被台湾新竹市童市长看到后,童市长专程来到大陆向刘化庆求字,台湾谢瑞乡让刘化庆写一幅《心经》,刘化庆在书写过程中总是出差错。这时刘化庆就停了下来,潜心对《心经》内容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心经》的大多内容和毛泽东的著名文章《心之力》很多观点有相同之处。毛泽东的观点:在“天”宇宙能量最大,在“地”自然能量最大,在“人”心之力最大;释迦牟尼明白了这个道理写了《心经》,老子明白了这个道理写了《道德经》,孔子明白了这个道理写了《修心》。刘化庆明白了这个道理,决心把书法作品拍卖所得全部捐赠给安阳周易研究会,刘化庆用这种忘我的境界书写《心经》时,再也没有出现过差错,连续写五个小时,一气哈成。铁线篆书写《心经》难度较大,为了达到身心合一的至善境界,刘化庆分别用楷书、欧体、颜体、和柳体书写《心经》,还用魏碑、汉隶书写《心经》进行比对后发现,铁线篆庄重典雅之美无可替代。在真正开始用铁线篆书写《心经》之前三天,刘化庆都要吃斋念佛,修心养性,第四天早上五点起床,洗漱完毕,穿带整齐,不吃早餐,开始书写《心经》,平均一分钟写一个字,共268个字,大约需要300分钟,这样写出来的《心经》,墨色轻重,字体布局完全一致,达到了心、手、行、神完美统一的最高境界。
经过从对小篆书法的酷爱到与易经智慧的结缘,再到学习皇家堪舆技术使刘化庆老师铁线篆书法得到了升华,再上升到潜心研究《心经》达到超我、忘我、无我的超凡境界,刘化庆老师手中的毛笔已经成为了褚遂良的“神用笔”,他书写出来的《心经》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刘化庆书写《心经》是在用灵魂书写。如图:
在2015年6月18日首届海峡两岸周易书画论坛上,刘化庆老师精心准备了《心经》、《沁园春·雪》、《赤壁怀古》三幅铁线篆书法作品,共50平方尺,一经展出,震惊海峡两岸与会专家学者,无论是书法作品数量,还是书法作品的质量都是一流的,更让人震惊的是刘化庆老师当场表示,把三幅作品拍卖所得全部捐赠给安阳周易研究会,受到海峡两岸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在书画论坛会上,刘化庆老师还发表了8000字的书法论文《小篆在历史长河中的兴衰》,无私奉献出了自己的千古不传之秘——书法心意,交流给了海峡两岸的书法同行们,受到了海峡两岸书法名家的交口称赞。台湾书法名家董卓宾的弟子——李鸿棠先生说:“在没有认识刘化庆之前,我是‘才子’,认识刘化庆以后,才知道刘化庆是‘才子’,在刘化庆面前我只能是裁纸”。河南电视台《翰墨春秋》书画栏目特聘画家,河南豫北书画院副院长王成明先生,听完刘化庆的书法论坛发言后评论说;“刘化庆对小篆书法的六条论证,论点十分准确,论据十分充分,他把自己积累三十多年的书写铁线篆作品的书写技巧毫无保留的进行了交流和无私奉献”。
六、潜心研究《兰亭序》,再书人生新輝煌
通过用铁线篆书写《心经》,使刘化庆老师对书法艺术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书写书法作品必需达到手笔合一、身心合一超凡入圣境界,笔在手中,字在心中,写铁线篆书法就像电脑刻字一样典雅庄重,刚劲有力,线条优美,间架结构合理。为了挑战自己的极限,刘化庆潜心研究书法历史上的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如图:
兰亭序全文共324字,出之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之手,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全文共二十八行,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编辑的气度、风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流传于世的《兰亭序》也是千古之谜,常见的版本有两种。一是唐太宗时冯承素勾摹版《兰亭序》,因版本上有双龙印章,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勾摹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其真迹已被唐太宗李世民带进了昭陵。另外一个版本是石刻《兰亭序》,由于这个石刻是宋朝时期在定武发现,所以也称作《定武兰亭》。
《兰亭序》书法本身的艺术魅力:点画注重提按顿挫,精到而多变,同一点画,写法多样,无法而有法,能寓刚健于优美。结构强调欹正开合,生动而多姿,同一字形,绝不重复,能尽字之真态,寓欹侧于平正。章法疏密有致,自然天成。总览全篇,行笔不激不厉,挥洒自如,收放有度,点画从容而神气内敛。自始至终流露着一种从容不迫,潇洒俊逸的气度,给人以高雅,清新,华美,蕴藉的艺术感受。从形质到神韵均成为后人学习行书的典范。唐朝李世民让他的老师虞世南临摹《兰亭序》,临摹后,李世民认为和原作品不是十分像,又令自己的师兄褚遂良临摹《兰亭序》,李世民认为虽然风格不同,但与原作品还有一点差距。随后又令冯承素勾摹《兰亭序》一本,还用原作品石刻一本,这就是《定武兰亭》。黄庭坚称赞《定武兰亭》线条刚劲有力,但毛笔书写细节运笔笔法不明显,线条笔法却不如冯承素勾摹本逼真,宋朝时米芾也临摹了《兰亭序》,在镇江焦山还保存有米芾临摹本石刻《兰亭序》,此外在中国历史上再无它本。刘化庆老师挑战的《兰亭序》,当然是冯承素勾摹本《兰亭序》。冯承素是勾摹出《兰亭序》的轮廓再填墨,刘化庆老师是直接临摹书写《兰亭序》,难度之大,要求之高难于言表,这是挑战行书书法的极限。由于刘化庆老师已经达到超我、忘我、无我的超凡境界,他手中的毛笔已经成为了褚遂良出神入化的“神用笔”。刘化庆老师的《兰亭序》高摹本将在2015海峡两岸周易学术论坛和第26届周易与现代化化国际讨论会上与大家见面,届时刘化庆老师会将《兰亭序》高摹本捐赠给安阳周易研究会,作为安阳周易研究会成立25周年庆典贺礼。
正是:
临漳本是古邺城
自古此地出英雄
酷爱书法和篆刻
环境科学展才能
结缘李斯铁线篆
周易智慧书心经
无为境界神用笔
铁线篆书写人生
2015年8月19日星期三